南极鱼为什么冻不死?因为它有不冻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寿命也越来越长,由此人类对永生的欲望也越来越强,于是人类便想方设法发明一种冷冻人体的永生术。世界上首例冷冻人出现在1967年,至今他已在极其寒冷的液氮之中沉睡了五十几年,亚洲首例人体冷冻案例发生在2014年,这是一名因脑癌离开人世的泰国小女孩,因其父母不舍得将其下葬,因此选择了冷冻技术,将她放入零下196度的液氮罐内。

而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人则是一名因癌症去世的49岁的志愿者,他于2017年被成功冷冻后,将于2067年才达50年的冷冻期限。届时他能否被成功唤醒,就取决于未来医疗技术的发达程度了。其实,据各项资料显示,人体冷冻技术仍然被定义为一种还在实验中的技术。因此,目前就人体冷冻的保存技术来看,这项服务还谈不上有多么的尖端和深不可测。

1、在南北极鱼为什么冻不死?

鱼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温会随着水温而改变。和其他地方的鱼相比,南极的鱼体液中蛋白质比较多,而蛋白质是热能的保证,是“不冻液”,也正是凭借这一点,南极的鱼才得以在冰天雪地里健康成长。当然,不要妄想把南极的鱼放到热带海洋中去,每个生物适应性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极限就会死亡。南极和北极到处都是厚厚的冰雪,冷得要命,可总是有爱好者去那里考察,并且还能在冰窟窿里钓上鱼来。

但是,事情并不像人们预想的那样。1899年,一些探险家到南极考察,发现在南极海水中竟有100多种鱼在游来游去,似乎就不怕冷。这么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这些鱼为何能在冰冷的水中生活的答案,但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为了弄清南极鱼冻不死的原因,科学家便把这些鱼带回来解剖研究,终于弄清了它们抗冻的奥秘。原来,这些南极鱼体内能自行制造合成脂类和酒精,并积蓄起来,这些物质就像人在汽车油箱中使用的防冻液一样,能起防冻作用。

2、鱼为什么在水里冻不死

鱼并不是恒温动物,对体温没有太多要求,只是低温会减少其活性。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报道,美国大学教授破解鱼抗冰冻的原因。报道说: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能说清楚抗冻蛋白质是怎样帮助昆虫、鱼和植物在零度以下生存的。不过一套详细的计算机模型为一种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种理论就是:抗冻蛋白质通过依附在冰晶之上并迫使其改变形状来阻止冰晶大量生成就好像把石头放在枕头上,枕头就变形了。

按理来说,它们体液中会形成冰晶,使脆弱的细胞膜和细胞组织破裂,然而,抗冻蛋白质会依附于冰晶的表面,起到阻遏冰晶的作用。密歇根大学的伦纳德·桑德尔和阿列克谢·特卡琴科已经证实了这一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当蛋白质依附在冰晶上时,冰就被迫在它们中间膨胀。计算机模型显示,如果膨胀的冰团足够大,冰就会吞掉蛋白质,而不是继续生长。这就延缓了冰晶的膨胀。

3、南极那么冷,为什么企鹅冻不死?

南极是人类最后一块净土,那里存储着全世界90%左右的淡水资源,而且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对于维持地球正常稳定的大气环流和海洋洋流、保障区域生物多样性,以及探索研究地球地质演化历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企鹅是南极洲最为常见的一种动物,作为生存在地球最南端而且是最冷区域的动物之一,为什么企鹅这么能挨冻呢?我们通常所说的南极,是指以南极大陆为主体,外加周围的陆缘冰、岛屿共同组成,总面积在1400万平方公里左右,而陆地面积占据了绝大部分,占比达到88%。